有在上健身房的人都必然會經歷增肌減脂的過程,理想的狀況如下:
- 增肌期:肌肉增長比較多,但通常也會伴隨一點脂肪
- 減脂期:通常脂肪掉的比較多,但通常也會流失一點肌肉
但在沒有運動營養師特別監控的情況,下列情形是常見的:
- 增肌期:肌肉增長的多,但脂肪增加的也不少
- 減脂期:通常脂肪掉的少,但肌肉流失的也不少
蝦米!這豈不是白練了了嗎?!
其實是因為,增肌與減脂所攝取的熱量大不同,如目標是增肌,熱量建議攝取超過 TDEE 的 5%~10% (約+200~300大卡),若超過太多,增肥的機率就會大幅提高;減脂期則建議熱量攝取應低於TDEE的10%~20%(約-200~300大卡)。因此為什麼需要有專業人士在一旁監測的原因。
那麼這是必經過程嗎?運動營養師通常在飲食建議上會如何操作?
想要透過一段時間的飲食運動來增加肌肉量,需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尤其是當你選擇透過嚴格飲食控制的增肌時,肌肉的成長幅度就會更加緩慢。建議可以安排約略2~3個月的增肌期時間,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成長。理想的增肌狀況是,體重穩定小幅度上升,但不會特別感覺到腰圍變粗,我們稱為精瘦增肌,在最小化增加脂肪的情形下慢慢增肌。
若想要開始減少脂肪,減脂期的安排則可以控制在 1~2 個月的時間,透過嚴格飲食控管與規律運動(重訓+有氧),能夠讓你在一段期間內快速的燃燒體脂肪。由於減脂期會讓身體長期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下降,因此不建議把減脂期的時間拉得過長。
每餐的營養素比例,蛋白質盡量攝取在自身體重的 1.5~2.2 倍,以避免肌肉因熱量赤字而流失。理想營養素比例為:碳水化合物 35~40%,蛋白質 30~40%,脂肪 25~30%。也就是說,脂肪大概是抓總熱量的 1/4 或更高,蛋白質量固定後,其餘熱量才留給碳水化合物;減脂期的碳水化合物攝取較少,建議把碳水化合物留在訓練前後食用,作為訓練前後的能量補充。
體態的調整是需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每個人都知道,要進步就要規律、持續不間斷地鍛鍊,但多少人能真正堅持以對?太多人把運動當瘦身減肥的快速途徑,而不視之為一種長期的生活方式。因為當你開始運動之後,身體、大腦會經過一個神經性適應的過程,接著你的身體熟悉了之後才會開始緩慢增肌。
在這段過程中你必須確保自己達到下列三個條件:
- 熱量控管
- 做複合式阻力訓練
- 漸進式負荷:也就是不斷提升難度,並經過幾週、月、年下來才有明顯的增肌成果。
換句話而言,肌肉的鍛鍊與體態的養成需要以「年」的計算,而不是短短數週/月可輕鬆達成。我能理解在網路上,論及瘦身減重總是最受歡迎的影片。卻很少人(尤其是女性),會真正重視「增肌」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肌肉量是達到健康與好體態的正確之路。也是你日後能否成功減脂下來,並擁有好看曲線的關鍵因素。
🧐 小夥伴疑問大募集!留言你心中的疑惑?
🏋️♀️ 想要增肌減脂的小夥伴請〔按3〕!!
📥 私訊或留言與我們聊聊,有疑問就 Nina 來幫你!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e 官方帳號//
Nina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