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麼神奇,有什麼食物吃了不會胖?是什麼食物這麼神奇,聽 Nina 來說說!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攝食產熱效應
什麼是「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我們在攝取食物後,消化系統和腺體需要進行合成、分泌消化液和膽汁等活動。「攝食產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就是我們在攝取食物之後,人體為了消化、吸收、代謝食物,包括咀嚼、吞嚥…等作用而使熱量消耗增加的現象。平均來說,攝取普通的平常餐點,像是一個市售便當,產生的攝食產熱效應約佔總熱量的10%。
醣類、蛋白質、脂肪有不同的攝食產熱效應嗎?
研究指出,無論是採用高醣或是高脂飲食,對於攝食產熱效應的影響上,「皆無太大差異」,唯有「高蛋白飲食」具有明顯差異。以蛋白質類約佔熱量30%,碳水化合物則為6~8%,脂肪更只消耗4%,所以在沒有特殊疾病(如慢性腎臟病)的狀況之下,提高蛋白質的飲食佔比,的確對於減重有不錯的效果!
例如:如果你吃進300大卡純蛋白質食物,就會耗費約300 x 30% = 90大卡的熱量來消化、分解剛剛吃進的蛋白質。
有沒有可能落入什麼陷阱?
因高蛋白飲食,通常來自蛋肉魚肉類,無意間可能落入攝取高油脂的飲食危機。顧名思義,如果你吃的肉類,油脂含量比較豐富,熱量也不會比較少。例如牛小排的油脂佔28%,豬頰肉更高達50%。以油脂1克9大卡的熱量計算,每天吃肥肉,要達到增肌減脂蛋白質的攝取量,熱量就遠遠超過了。
而想必大家都知道蛋白質要吃夠,是為了減重時不要掉肌肉,同時也有促進代謝、增加食物產熱效應、降低食慾等好處。但是,蛋白質吃過多,最後也是會變成脂肪堆起來。 人體在一餐內很難吸收超過50公克的蛋白質,血液中無法被利用的氨基酸,會透過糖質新生作用轉換成葡萄糖,最後變成脂肪的形式儲存。
建議在減重時,一天攝取體重1.5倍的蛋白質即可,最多不需要超過體重的2.2倍。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位60公斤的人,減重時每天可喝500毫升豆漿、2顆蛋、2塊四指寬的瘦肉、1份20公克蛋白粉就夠了。
另外則是肉類料理通常不外乎為油炸、糖醋、紅燒、蜜汁…皆為糖、粿粉較多的料理方式,不經意讓你攝取到多餘的調味料、澱粉、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皆有危害。
不免你會有疑問「我幾乎都吃原型食物, 蛋白質也吃很夠,還都有運動,為什麼體重都沒有下降?」Nina營養師提醒,若沒有注意吃進的份量,如不足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一樣瘦不下來的哦!
嘴饞、止餓首選?!
並也不是隨意亂吃哦!涉及均衡飲食,身體還是對能量仍然具有優先利用的順序,如果失衡了,對於體重下降也沒幫助
身體消耗主要能源的順序為:
- 肌肉中的肝醣
- 血液中的葡萄糖
- 肝臟中的肝醣
- 血液中的脂肪
其實在運動的時候,身體並不會只消耗單一能源,而是同時消耗多種,其中消耗最多的稱之為「主要消耗能源」,所以並不需要等到醣類百分之百消耗完畢後,脂肪才會開始燃燒。當運動強度達到85~90%最大攝氧量,人體會使用「醣類」做為主要能量、脂肪為輔;隨著訓練時間拉長,「脂肪」就會慢慢變成主要的消耗能源,醣類則為輔。
🧐 小夥伴疑問大募集!留言你心中的疑惑?
📥 私訊或留言與我們聊聊,有疑問就 Nina 來幫你!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e 官方帳號//
Nina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