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有便秘的困擾嗎?或小夥伴是運動員呢?還是小夥伴工作環境需長期暴露在陽光底下呢?還是小夥伴被痛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結石困擾呢?
想知道自己喝的水到底是否足夠?
參考文章:水要喝多少?我會不會水中毒呀!
一個人一天必須排掉 1400 ~ 1500 c.c. 的尿量,如果以每次膀胱儲存到約 200 ~ 300 c.c. 時,就想上廁所的尿量來計算,每天必須跑洗手間 5 ~ 7 次,才表示喝到足夠的水分攝取量。
第二個方法是從小便顏色來自我檢視飲水量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將尿液顏色分成五種顏色,透明無色、透明黃色、黃色、烏龍茶色、濃茶色,分別代表不同情況:
- 透明無色: 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
- 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
- 黃色:表示已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
- 烏龍茶色:表示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
- 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此時以點滴方式補充水分最速且有效。
雖然統稱為「水」,但更精確的說法是,每天需要多少「液體」。醫學上敘述的每日攝取水量,其實也包括每餐食物中的水分以及飲品中的水分,飲品也包含茶、咖啡、豆漿、牛奶、果汁、含糖飲料、代糖飲料等。醫學/營養學上只是不建議把牛奶、豆漿、含糖飲料等含有熱量的飲品當作水分取代,因這會容易使體重增加。
近期有小夥伴詢問 Nina 營養師:將咖啡、茶當水分再補充,是否會因利尿而影響身體的水平衡,進而導致擾亂減重代謝呢?
咖啡因會利尿,所以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會比純喝水時流失稍微多一點的水分,但流失的水量其實並不顯著。美國膳食參考攝取量表示,含咖啡因飲品與不含咖啡因的飲品對於一天攝取的總水量有一樣的貢獻。所以不需要擔心飲用咖啡或茶便導致體重控制失準,甚至咖啡因與兒茶酚胺還能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
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有助於幫助代謝而過量飲用。原因是咖啡因在生活中其實無所不在,每天幾乎都會接觸到,眾所皆知的咖啡、茶、可樂和巧克力裡面都有,咖啡因若當作食品添加物,限作調味劑使用,可使用於飲料,用量以食品中咖啡因之總含量 320 mg/kg 以下。
歐盟食品科學專家委員會建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在 300 毫克以下,比較不會危害健康。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病、長期失眠的患者與孕婦及孩童(尤其是 12 歲以下),最好避免或減少含咖啡因的飲品。
參考 Micromedex 資料庫內容,可知儘管咖啡因使用普遍,出現嚴重毒性卻屬罕見,且症狀多數輕微。估計成人致死劑量是 150 至 200 mg/kg 或 10 ~ 20 g,咖啡因過量導致血中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和腎素(rennin)激增,同時大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濃度都提高。另,若平日飲食中的鈣質攝取不足,咖啡因會減少鈣質的吸收或骨鈣釋出,恐會提高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 小夥伴疑問大募集!留言你心中的疑惑?
???? 私訊或留言與我們聊聊,有疑問就 Nina 來幫你!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e 官方帳號//
Nina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