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許多個案都來找Nina尋求協助,我一直都吃不胖,該怎麼辦…?
小夥伴會不會羨慕身邊有些人怎麼吃都吃不胖呀?但氣色看起來有點差、而且通常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流鼻水、鼻塞?別羨慕啦~你有想過其實你有可能是腸漏症嗎?
腸漏症是什麼?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腸漏?可以從一些身體表徵來做初步判斷
「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LGS」或稱「腸道通透性增加」,並非新的疾病,也不是全新的概念,數百年前醫界就有提出,隨著分子生物學突破,才逐漸受到重視。
腸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具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腸黏膜細胞緊密接合著,凡是未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或毒素,皆無法穿越腸黏膜細胞進入血液中。只有食物經分解後之營養素,才能透過各種機制經由腸黏膜細胞或是細胞間隙被送到血液中。
但腸漏症係指腸道黏膜發炎、腸道黏膜細胞與細胞之間腫脹,便出現孔洞,讓細菌、病毒、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食物(麩質、蛋白質、胜肽等)或毒性物質(農藥、重金屬…等)從縫隙跑進血液和淋巴液中,穿行於人體各處。由於人體把這些當成外來物,引起免疫發炎反應,即是腸漏症。
腸漏症會怎樣?對於身體有什麼影響?
當身體啟動免疫系統啟動之時,會產生一連串「保護機制」,進而對該食物分子產生抗體,如 IgE 或是 IgG4 抗體,而這些免疫反應可能是急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神經血管水腫、氣喘),或是慢性食物不耐反應(如慢性疲倦、慢性皮膚濕疹、頭痛、關節酸痛、肌膜炎、腸躁症等),更甚者可能產生自體抗體攻擊自己的組織,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硬皮症…等)。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腸漏症,最準確的方法就是進行小腸內視鏡,取黏膜做切片檢查,但屬於侵入性檢查,比較不建議。另外也可透過尿液,檢測小腸滲透壓,但此項檢測過程繁瑣,費用也不便宜,因此一般較少執行。最理想的方式是透過抽血檢測 IgG4 看有對那些慢性食物不耐,或是以滴血在抹片形態下檢視血液中是否有不明斑塊、細菌存在,來輔助醫師腸漏症之診斷。
可以從飲食、營養來獲得改善嗎?
Nina營養師可在此大聲的說:機會是很大的!首先,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下手,分別是益生菌、消化酵素與麩醯胺酸(Glutamine):
- 益生菌
攝取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益生菌還可以調節腸黏膜淋巴組織,降低與過敏有關的 Th2 細胞所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降低腸內過敏蛋白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的機會,進而降低全身性過敏反應,也降低腸內毒素滲漏進腸肝血液循環中,減少肝臟解毒的負擔。 - 消化酵
酵素,被視為「食物的剪刀手」可將食物分解至最小單位,如:胺基酸、小胜肽、脂肪酸、單醣、雙醣。許多過敏原是蛋白質分子,因此酵素可以將之分解成較不致敏的小胜肽或是胺基酸,降低過敏機率。 - 麩醯胺酸
主要可修復腸道黏膜細胞障壁的損害及空隙,修補發炎所產生的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縫隙,降低致敏蛋白或毒素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減少發炎反應,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麩醯胺酸還可調控降低與呼吸道過敏有關的 Th2 細胞所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進而穩定身體的免疫系統,避免過度反應所造成身體的不適。
🧐 小夥伴疑問大募集!留言你心中的疑惑?
📥 私訊或留言與我們聊聊,有疑問就 Nina 來幫你!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e 官方帳號//
Nina營養師